联盟动态 联盟快讯
何镜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建筑让城市更美好
2018-11-12

      2018年10月26日,第二届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来自政、产、学、研界的近300名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讨“AI+城市运营”的发展路径。中国城市运营论坛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城市重大文化建筑创新与创作实践》的主旨演讲。

(以下根据何镜堂院士在“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的演讲整理。)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赖以发展的根基。重大文化建筑是城市一个历史阶段的缩影,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更是城市重大事件记忆的载体。文化建筑的风格和品位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性、素质、追求和发展。

 

“两观三性”建筑理念

       首先谈谈城市文化建筑创新的理念,所有因素都对建筑有影响,特别是文化建筑。经济、社会、环境、气候、生态、历史、风俗……这些都是影响的因素。任何一个建筑要接地气,就要具体地与当地的环境、文化结合起来。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地域、文化、和时代,这三个简单而又无限可能的词汇,共同融合了建筑创作构思的原点和哲学基础

       所有的建筑首先离不开地域,包括当地的气候,当地的环境,当地的文化;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任何一个建筑都是技术和艺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建筑还必须与时代结合,即与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和当今人的审美观和思维方法结合。由此,从空间的整体性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概括为“建筑的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我将上述理论归纳为“两观三性”理论,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关键是融合

       地域是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代表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一个合乎逻辑的设计构思过程,常常是从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成为设计的依据,从文化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与现代的科技和观念结合,并与空间的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观融为整体,构成了设计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两观三性”指导下的建筑实践

       这几年我在持续进行“城市重大文化建筑创作实践”,设计了一批建筑,这些建筑不同程度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有迎合“一带一路”概念而设计的中国南海博物馆;有代表中华民族复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代表民族灾难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在“一国两制”背景下设计的澳门大学珠海横琴校区,等等。这些建筑都可以代表对应时代的重大事件。

 

案例一:青岛国际会议中心

      2018年6月9~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主会场设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选址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旧城。请我参加这个项目的设计已经是2017年9月,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

       当峰会举行时间确定后,我们设计团队全部来到青岛。这个建筑原本是一个旧商场,受时间限制,在设计中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地下结构,全部用钢结构。由于时间紧迫,画施工图、汇报方案、加工修改多项工作同时进行。经过辛苦赶工,2017年11月底,建筑正式封顶,今年3月整体移交,我们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座非常壮观的建筑,得到了中央和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的所在地2008年承接过奥运赛事,有文化遗产,我们保留了这部分遗产。我们将建筑定位为:世界眼光、中国风范、山东风格、青岛特。即符合国际会议举办场馆的标准,体现中国的大国精神,展现齐鲁文化,同时融合青岛“山水一体、海天一线”的特色,体现国家腾飞。所以整个建筑造型像一只翱翔的海鸥,飘逸飞扬,体现出扬帆领航的主题。

       整体建筑的关键点在于两侧象征扬帆启航的十根柱子,建筑两边的悬挑飘逸,完全是曲线变化的。为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试验,研究如何体现出飘逸、腾飞,像海鸥展翅飞翔的感觉。针对建筑的颜色设计团队也做了很多研究,中国馆有“中国红”,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有“青岛金”。

 

案例二:中国南海博物馆

       在一个海湾里边,如何体现当地的风貌?中国南海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当地船屋风格的屋顶,呈现出飘逸的感觉。这个博物馆的体量很大,面积达七万余平方米,如何与海湾的情调结合?现在看到这座建筑带有一些热带风味,呈现出非常轻盈、没有压迫感,在建筑中间保留了红树林。

      博物馆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现场,建筑也很有特征。同样也是用很紧的时间设计的,现在已经正式开幕,充分体现了南海的异域情调。

 

案例三: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

       731部队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做人体实验的地方,也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在抗日战争胜利时被炸掉了。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篇林子,我们需要在林子旁边设计一个建筑。这个建筑展现的概念是什么?很多飞机出事故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黑匣子”,“黑匣子”就代表着真相。在建筑上,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做了一个破碎的黑盒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这个“黑匣子”是倾斜的,通体黑色,是一座非常沉默、非常沉寂的建

       同时,整个建筑显得非常有力。达到这一效果很简单,将整体场景做得很荒凉,强有力的几何构成,可以让人有无限的想象力,感受这种事件。这样的处理方式很重要,即将建筑的个性和人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参观遗址是从地下部分走过去,可以不断形成一种场所感。保留了原有的办公区,这就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处处和遗址发生关系,通过陈列的材料、建筑的肌理、光线的处理,等等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情景。结合当年有鼠疫的历史,我们用这个概念做了天花板。这些做法都是文化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

      与这个建筑设计理念类似的还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案例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看到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大家都会有“泱泱大国站起来了”的自豪感,“中国红”也由此而来,16万平方米,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结

 

案例五:北京大厂民族宫

       这个地方是当地穆斯林居民聚居区域的活动场所,我们将建筑非常精致地打造出来。可以看到56个拱设计得非常有诗意、具有殿堂感,蕴含着伊斯兰文化。

 

例六:六祖纪念堂

      在六祖纪念堂的设计上,我们没有使用木头,选择用石头。同时,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现代材料,不是用传统的瓦,使整个建筑既表现了传统的禅意,又很现代

 

案例七: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的设计表现出一种力学,这里可以休息、旅游、喝咖啡、看海景,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同时,这是一个休闲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建筑结构,这是一个构筑物,体现一种力学美,也非常大气。

 

案例八:迪拜现代清真寺

      由于有设计伊斯兰文化、清真风格建筑的经验和理念,2017年迪拜举行的一个大型国际竞赛邀请我的设计团队参加,设计现代清真寺,对此我们非常重视。经过两轮的选拔,我们和另外一个设计团队并列第一。建筑旁边的塔高一千米,将整个景观和建筑连接起来。这个塔的外形就是一滴水,迪拜缺水,“请真主赐给我们一滴水吧”,这就是建筑要体现的概念

 

案例九: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是颇具岭南特色的新型大学,校园非常完整,将景观和建筑完全融合在一起,地面上是一座现代公园。

 

案例十:秦皇岛城市设计项目

      这是我们正在设计的一个项目。秦皇岛是一个港湾,正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现代化,产城融合的国际旅游项目,这个项目包含四个分成四个概念,第一构成是“融城,将居住、公共建筑和港湾、旅游融合起来;第二构成是“湾城”,这里是渤海湾非常重要的旅游点;第三构成是“暖城”,我是南方人对北方旅游的淡旺季很有体会,7~9月很旺,此后就没有客流了。因此我们想能不能做一个26度的恒温建筑,整个城市的主要活动进到这个空间后脱去外衣就可以进行了。冬天在室外穿着厚棉衣,当然不可能做到整个城市全通,但一些地方可以连接起来。为此,我们做了很多设想;第四构成是旺城”,不但七八月份是旺的,冬天也有活动的,比如冬泳,辅以文化活动。无论白天,晚上都有活动,打造一座不夜城。

 

案例十一:何镜堂工作室

      这是我的工作室,也是一个旧城改造项目。在改造前这里是一片废墟,对这片废墟进行改造时,我们从外在保留了原来城市的肌理、保留原来的建筑和原本的形态,但内在方面,内部的功能完全变了,变成我可以用来研究的场所。屋顶全部绿化,房子用连廊连接,非常有岭南园林特色。这个也是一个创意,我的团队一百多人在这里工作,每天不出差就在这里,工作时可以激发出创新思维。这里很生态,猫可以爬树,杨桃可以观赏,完全结合了广东的气候特点。除了办公之外,这里还有住宅楼、接待室、小饭堂和展览馆。

何镜堂院士在他设计的工作室庭院中过生日。

人物简介

      何镜堂,广东省东莞市人,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4月2日生于广东东莞,1965年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董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建筑师。兼任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

       他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1、2等奖100多项,在"建筑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共培养博士、博士后八十余名。何镜堂曾先后受邀在哈佛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威尼斯建筑学院、奥克兰大学等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学术讲座。

       他尤善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纪念馆、大厂民族宫、胜利纪念馆、慧能纪念堂、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青岛峰会主会场)、映秀震中纪念地、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南京明清城墙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重庆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中山大学深圳分校和珠海凤凰山景观塔等一大批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