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联盟快讯
赵虎吉:中国可能率先启动和推动新文明城市的建设
2018-11-20

      2018年10月26日,第二届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来自政、产、学、研界的近300名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讨“AI+城市运营”的发展路径。与时斋智库客座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虎吉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中国能否创造新文明城市》的主旨演讲。

(以下根据赵虎吉先生在“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的演讲整理)


       “中国能否建设新文明城市”这个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文明城市,到底什么是新文明以及新文明城市。文明这个概念是大到不能再大的概念,跟文化概念一样,很难以理论分析工具使用。还有中国,中国能不能创造新文明城市。

      我是搞政治学的,我想从政治学的角度,就这个主题提出几个问题,提出几个假设,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目前中国大概500多个城市在进行数字城市的试验。杭州市走在前面,杭州市政府已经建构了6个数据库,人口库、法人库、证照库、信用信息库、办事材料库和共享库。比如其中的人口库,杭州市几百万人口每一个人已经采集到了4500个数据,这是什么概念呢?而这六大数据库已经覆盖了杭州市420平方公里,我认为这是历史性的创举。我想这种大数据库,有可能根本改变整个杭州的城市结构,我认为这就是新文明的开始。

      林竹博士领导的华晟基金和浙江省余姚市政府在余姚市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正在进行各项试验,比方说他们已经跟22个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法律机构签订合约,进行各种试验,其中包括当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保险怎么办,法律纠纷怎么办,他们正在做类似这样的试验,也是历史性创举。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为贯彻中国政府在推进城市化中“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针,做体制机制性的实验。比如说政企已经合作成立了招商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企业和政府一起成立这样的机构,我认为这是一种体制性的,机制性的创新,是历史性的创举,他们正在做这样的试验。

      阿里巴巴的电商模式仅仅改变了流通领域吗?我认为它把生产到流通到消费整个商业结构本身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正在中国发生。

      500多个城市正在做这样的试验。这些仅仅是开始,假如说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实现强国梦的时候,中国城市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的格局呢,这里我想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科学技术是不是文明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只是一种物化状态吗,我认为科学技术首先是方法论和认识论,同时又是知识系统,因此科学技术是任何一种文明形态最关键的基础性要素。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数据这样新的科学技术会不会创造新的文明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数字城市会不会走向新的文明城市呢?

       第三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必须回答新文明城市和工业文明城市究竟有什么不同,是量的区别还是质的不同?

       最后,新文明城市是不是实现中国强国梦的最佳途径。这是我要讨论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要实现强国梦,2050年,什么是强国,光有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是不能成为强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仅仅是第一个要素。还有第二个要素,它必须具备人类所需要的,甚至是多数人类认同和接受的价值系统。第三,这个价值系统能够制度化,这样经济、军事实力加上制度,加上价值这三个要素都具备的时候,它才是强国。那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文明城市化会不会是中国实现强国梦,即具备三个要素的最佳途径。如果是的话,中国将怎样推进这样的新文明城市呢。上面几点是我提出的几个问题。

      接下来工业文明城市和新文明城市究竟有什么不同,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我苦苦思考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只能提出几个假设。

      首先,到底什么是文明?文明它仅仅是一个分历史阶段的描述性概念,它的外延大到不能再大,因此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任何学者对文明这个概念做出精确可接受的界定,所以实在没有办法,我硬着头皮界定了这么一个概念:文明是对以科学技术、价值、制度为核心要素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进步状态的描述,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它仅仅是描述,分历史阶段的描述性概念,它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技术、价值、制度。

      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科学技术是知识系统,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价值。内在价值当然是中立的,这个怎么用都可以,但是它的外在价值与社会系统良性互动,它会形成特定的价值倾向,这样的价值倾向它规定制度的方向和目的,制度塑造人的行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在制度框架内行为,脱离制度的行为是不存在的。价值规定制度的方向和目的,制度是价值的载体和实现手段。这样制度塑造人的行为,保障价值的社会实现,以此建立某种秩序并形成某种文明形态。我是这样界定文明这个概念。如果它是成立的话,接下来可以类比工业文明和新文明,以及工业文明城市和新文明城市有什么区别

      第一,科学技术不一样。工业文明城市的科学技术主要是物理学和化学,科学和技术之间是相对分离的,技术和技术之间也是相对分离的。大数据、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最尖端的技术群,它们之间是融合的,不是分离的,尖端技术之间的融合必然带来一个结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和融合。因为大数据,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当中将现实世界进行编辑,进行优化组合,提供最佳方案。比如说GPS是最典型的现象。我把新文明的科学技术最根本特征用两个词概括,融合、最优化。

      第二,基础设施不同。科学技术不同必然带来基础设施的不同。工业化时期的基础设施,以中心化为基本特征。通信是中心化的电视、电报、电话,能源是大规模集中化的煤、电、油的生产和供应,物流业是中央向外辐射的集中化的物流,飞机、汽车、轮船统统都是这样。

      新文明中的基础设施是去中心化,比如通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物联网。量子计算机已经出现了,量子互联网美国报道已经实现了800公里的实验。区块链很快要普及,5G在中国两三年内就要普及,那时候物联网是什么格局,每家每户几千件物品都可以在网上,基础设施将完全变化。

      第三,生产方式不同。基础设施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情况,生产方式会根本不同,在工业文明当中的生产方式核心特征是大规模、标准化和集中化和私有化。而在新文明当中分散化、数字化、公有化是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美国的里夫金教授甚至使用“技术社会主义”这样的词,因为大数据等很多的生产要素是共享的,共有的。

       第四,价值观不同。生产方式的不同,我认为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不同,价值观的变化。在工业文明当中,占有是第一目的,效率是第一原则,是不是这样呢,效率是第一原则,只有自由主义这样的价值才能支撑这样的社会结构,因此它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主义。正因为占有是第一目的,效率是第一原则,所以工业文明当中生产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效率非常非常的高,但同时带来无限的问题,概括起来两个冲突。一个是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冲突,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冲突,两个都不可能照顾到。在新文明当中,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是共同体主义,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才是主要的目的,而不是占有。共有和协同是主要原则,共同体主义是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良性循环我认为是可能的。

      第五,生活方式不同。在工业文明当中,因为生产方式本身的大规模集中化,批量化,标准化,生活方式也是大规模标准化。首先是大规模的城市,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在一起生活,你说怎么过日子。医院是大规模标准化的,学校也是标准化、大规模,批量生产人才。工业化时期需要的就是标准化的人才,完全可以批量化生产。拥堵、浪费和污染的交通,大规模标准化的消费,大规模标准化的休闲。公园、剧场都是大规模化的。

      在新文明当中我认为生活方式的根本特征也是去中心化和网络化。首先,我的最基本的假设是,目前的超大规模的城市必将消失,必须小规模、分散化,而且这是可能的,因为大数据。在这样的小规模、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里面的生活方式,自然是小规模网络化的医疗,小规模网络化的教育,甚至点对点的教育、医疗,便利的网络化的绿色的交通,个性化,分散化,网络化的消费,也是个性化、分散化的休闲,我想这些都是可能的。

      最后第六,结果和状态不同。用一句话概括,工业文明是物质主义,是物质极大的丰富,但是同而不和,因为外在价值、内在价值、经济社会价值无法融合,因此是同而不和的文明。工业文明时期发生了两次战争。物质这么丰富,目前还有那么多不平等,疾病、贫困、恐怖主义困扰着人类,恐怕是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文明当中,二八法则,80%的人为20%的人服务,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难道这个世界现在不是这样吗。因此我概括为,工业文明是工具理性高度发达,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是价值理性严重缺失,人文关怀,道德关怀,严重缺失。这个世界为什么越来越变得不安全呢,越来越变得孤独呢,而且是不可持续的。新文明我认为是和而不同的文明,因为是以人为本的,不是以物为本的,是长尾法则,而不是二八法则,因此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合的文明,因此它是可持续的,这是我对新文明的一个基本的假设。

      最后一个问题。上面的这些假设假如说成立的话,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才能有效的推进这个进程呢?新文明城市的建设,我认为必须要强有力的综合性的中央机构才能推动。为什么?第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个新文明以及新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过程,这是我的第一个主张。什么叫革命行的变化?三个要素。第一是全局性的变化。尖端技术,核心技术的变化会带动整个技术群整体的变化。现在的这几大尖端技术会带动整体技术群的变化,因此我认为是全局性的变化。第二个是根本性变化。科学技术变化必然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变化,你上互联网必须得按人家的规矩走,随便来不行。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组织方式发生变化,必然带来价值观的变化。区块链会带来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很明显,扁平化,去中心化。因此这是根本性的变化。第三个是破坏性变化。这个变化绝对不是“新的来旧的走”,这样一个确定的、线性化的、简单的过程,而是新旧交织在一起,并且博弈的一个阵痛的过程。我认为今后至少20年内我是这样预测,20年内新文明和旧文明,新文明和工业文明会重叠在一起,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很难驾驭,这是我的第一个主张。

      第二,目前我认为有一部分人对新文明的前景是盲目的乐观,但更多的人是比较悲观。比如人会不会变成技术的奴隶呢,会不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会不会形成新的垄断呢,像在中国,百度、华为、阿里巴巴是不是开始出现垄断了呢,个人的隐私会不会消失,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加不安全。比方说新科技和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自然进化会不会变成人工进化。现在人的DNA都可以检测,甚至重新组合,人工人会不会出现,这些有没有可能呢,我认为有可能。但是,我们还要看人的能力与努力。离开人的能力和努力讨论这些悲观的可能性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相信人类有这个能力,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对此坚信不疑。任何科技进步都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倒退。

        第三个观点,必须树立新的“文盲观”。在工业文明时期不识字就是文盲,但现在不行,“不学习就是文盲”。因为技术发展速度太快了。摩尔定理,有人说已经达到极限了,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这个周期依然是飞快,不学习就是文盲。这样的理念不树立起来的话,我们是无法掌控驾驭这个文明的进程。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必须要有综合性的中央机构,有计划地创造文明城市。

       首先必须要有前瞻性的预测。没有这个预测,哪来的规划呢。在前瞻性预测底下再做中长期布局,包括规划、研发、标准、预算融资、组织、制度、机制、法律法规等等,在这个前提下阶段性地推进。

      我认为如果前面这几个假设假如成立的话,我认为中国有七大优势有可能率先启动和推动新文明城市的建设

       第一是优势是强有力的政府。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是连续、稳定的。中国政府换届不要紧,发展战略,政策不会变,带有长期稳定性,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优势。

       第二,中国有国防科工委的成功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个经验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性机构。

      第三,土地国有化、集体化,更有利于新文明城市的创造。

      第四,工业化规章不完备,刚好为新文明城市的展开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第五,中国有独特的有效的理念整合系统。

      第六,中国有强烈的“中国梦”,我们可以把这个中国梦转变成新文明城市的动力。

      最后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优势。天人合一,五常理念,易经,大同思想、社会主义理念,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新文明城市的价值取向非常吻合,这是巨大的优势。因此,我认为中国有可能创造21世纪的“周礼考工记”。

谢谢各位。


人物简介

       赵虎吉,男,1953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1、1996年分别获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下过乡、做过工,也当过机关干部。曾任生产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人、班长、施工队长、团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市委宣传部理论科长、副部长等职。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曾当选为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研究生会主席、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毕业后,在中央党校任教至今。

      1995年、1996年,在日本庆应大学和韩国庆南大学做访问学者。曾赴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瑞典、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新加坡、意大利、德国等国出席学术会议。


      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东北亚地区现代化战略比较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