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联盟快讯
万碧玉:城市运营是智慧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
2018-12-29


      2018年10月26日,第二届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来自政、产、学、研界的近300名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讨“AI+城市运营”的发展路径。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主席团成员、中国城科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先生出席论坛并在分论坛“AI与智慧城市治理”中发表题为《智慧城市发展概述与数据科学》的主题演讲。


(以下根据万碧玉先生在“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的演讲整理)



      数据是智慧城市运营发展的基础,智慧城市现在是热门话题, 从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到2018年,很多人都在讨论智慧城市未来如何发展,从原来的数字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到今天的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阿里集团提出“城市大脑”,腾讯发布“超级大脑”,百度发布“百度AI城市”,科大讯飞发布“城市超脑计划”,华为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网络”,这些都是数据科学和智慧城市融合的产品。


智慧城市和城市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有数百个智慧城市试点,这对中国城镇化过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底的58.5%,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有大约14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大城市居住,所以需要水、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资源配置。如何用智慧的方法和智能的技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雾霾、交通等城市问题凸显,中国城市发展40年,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就出现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新区新城不断扩建,但没有相应的配套产业和人,导致很多新城变为“睡城”、“鬼城”。另外,我们进行城镇化率的对比研究时发现,欧洲城镇化率从百分之十几到今天的近80%用了400年时间,日本和韩国用时80年。城市快速扩张引发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近几年每次大雨后大家都会调侃到北京买海景房,这就是因为在快速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欠缺。现在很多ICT企业、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开始涉足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如何让新城未来规划和老城改造变得更加智慧化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城市发展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问题,老城区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解决的核心还是需要一个方法或是一个工具。有人提出“循环型城市”理念,广义的智慧城市是指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公平,更深层面上智慧城市的愿景是《国家新型城市规划纲要》里所提到的智慧城市,即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共600多个,全球的智慧城市共计1000多个,中国的试点城市和国际智慧城市相比有非常多的话语权。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相信会有非常好的愿景和趋势。



智慧城市与城市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智慧城市和城市产业发展的依存关系紧密,现在国内许多企业开始涉足智慧城市领域。有关智慧城市发展,十年后可能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集中的问题,原来是分布式的,即由各委办局负责,现在集中起来做,企业难以盈利,运营的方法和方式还不清晰,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技术更迭速度快,我们现在常提到的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不知哪天可能会被另外的新词汇替代,好在今天所讲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未来边缘计算等技术将应用到城市场景中去;第三个问题,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分成两派,以软硬件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提倡的智慧城市多侧重于智慧型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软件、工具及设备等;集成商对智慧城市的观点则是侧重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工程体系等。

      在我看来,智慧城市要营造的不仅是信息化系统,更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等进行运营和建设的过程。什么是智慧城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ITU(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中有所涉及,但都不够完善和精确。不同视角下,智慧城市也各有所指,有北京、上海、南京这样宏观的“智慧城市”,有中观的智慧“微城市”,以及微观的“智慧社区”。

      举个例子,日本藤泽“生态城”是一个低碳城市,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一旦发生灾害,城市可利用智慧和可持续方法,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公共场所的太阳能蓄电设施,可以满足小区居民三天用电。再如重庆悦来龙湖地产的实践,一个城市在规划时可能是平面的,但是到了这个新区后看到的是一个断面图,未来新城建设有垃圾通道、物流通道、低磁悬浮,也考虑到了未来五年后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同时这一区域将构建智慧生活圈,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



智慧城市与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是科学研究的数据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科学基础理论、数据预处理、数据计算和数据管理。智慧城市是很好的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它涉及很多机器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在智慧城市建立一套物理的城市系统和虚拟的城市系统,将城市所有的部件和要件数字化。具体而言就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模型,从城市规划问题切入,通过6年来做的52个城市的顶层设计总结出一个系统,用来描述城市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有关城市发展、人口、产业智慧化的程度,希望通过仿真的方法解决与城市相关的水、空气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联合实验室有21个智慧城市实验室,涉及不同领域,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能改变我们的城市。我们使用微信、支付宝,使用不同交通工具出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水还是水、建筑还是建筑。

      中国的智慧城市的需求多,2017年我们收集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全球案例,编写了一本英文书——《从需求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过程没有中止,旧城的改造和新城的发展必须用智慧化的方法,无论从数据角度、技术角度、通信手段角度还是投资角度,城市运营都可能是最重要的工作。


人物介绍

      万碧玉,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主席团成员,中国城科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副主任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 TC268 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WG4,TG2召集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yc Smart Cities(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WG2召集人和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家。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委员会总体组副组长,主导与参与三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ISO37150、ISO37151、ISO37156)、八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相关行业与团体标准的编制,国家部委智慧城市相关科研项目。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 URBiNAT)计划中方负责人,中英、中德智慧城市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专家。沈阳市,银川市,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合肥高新区、南京麒麟新区等城市和地区智慧城市顾问。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评价指标体系与试点文件主稿人,是中国智慧城市领域研究与管理的核心专家之一。

      参与和负责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社会发展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014)、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No. 2012BAJ05B00)、科技部社会发展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智慧城市二期(No.2015BAJ08B06)、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2-)高分遥感应用城市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益项目(2014-)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与示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