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特别推荐
联盟活动 |“AI+医疗健康”主题研讨会暨CEO俱乐部活动举行 共谋行业发展 (上)
2020-08-05

      7月31日上午,中国云城·亚太智慧医疗健康综合体(简称“综合体”)首期项目动工仪式成功举行。当日下午,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组织召开“AI+医疗健康”主题研讨会暨CEO俱乐部活动,紧密贴合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进行了专业、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会长杜芸,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时占祥,北京和信安诚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世杰,中信医疗杭州整形医院副院长姚平,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华,深圳绿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少腾,浙江省广东商会会长许志鸿,上海汇张思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舟,浙江恒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鹰,中亿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玉瑞,四川慧鑫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映忠,世联行集团浙江区域公司总经理邹洲,宁波迪赛商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光兆,余姚市博安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磊名,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副秘书长、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副院长胡丽,华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余姚云城项目事业部总经理王迪 ,华元城市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蓝宇,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理事长、华晟基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院长林竹等来自医疗、健康、金融、建筑设计、科技、咨询等领域的近30名企业高管出席、参与活动,就“AI+医疗健康”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活动由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秘书长、华晟国联(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坤主持。



      曹坤首先结合亚太智慧医疗健康综合的建设与打造,介绍了华晟基金在“AI+医疗健康”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并分别对华晟医疗、费森尤斯(德国)集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亚太健康产业联盟进行介绍。围绕“AI+医疗健康”的主题,出席、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发言内容依据发言顺序整理)


欧阳华:综合体建设符合时代需要



      综合体首期项目的开工和落成是件好事,这不仅是中国云城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又一重大亮点,更代表着中国云城正在更加全方位地发展产业,引入德国领先资源提供服务,顺应时代形势,符合时代需求。


杜芸:将中医元素融入综合体的打造




      中国云城的云是智慧的云、科技的云、现代的云、经济的云,随着综合体的动工,可以看出中国云城的站位高、定位准、行动快,已经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符合“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这一政府大力推动和倡导的发展方向。

      医疗是城市服务中的重要方面,在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和挑战。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健康买单。综合体的建设能够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增加人员就业和税收收入。

      健康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因地制宜,综合体拥有国际优势的医疗资源同时,建议注重“中西结合”,融入传统中医元素,尤其是在前期预防、后期康复的过程中融入中医,逐渐将中国云城打造成为一个适宜生活、健康康养目的地。从新城打造的角度考虑,综合体在提供定制化的高端医疗服务同时,还应在家庭保健服务和公益事业方面下功夫,精准定位,因地制宜,结合政府政策、市场需要、百姓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占祥:医疗健康领域AI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全球医生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2008年在北京注册,主要从事临床与转化医学、远程医疗实践、人工智能与医疗机器人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AI是什么?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表了《美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国家战略规划》。这个规划中提到了AI在医疗领域中应用的四项原则(建议):第一,AI应用及其方案应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和改善用户体验。第二,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强化AI功能,不仅更高效解决问题,而且是更智慧的方式。第三,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估深度学习,包括诠释AI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度学习具备类人脑神经网络一样的层次、深度和逻辑性。第四,AI解决的问题应涵盖人口健康、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和未来医学领域。这四项原则从学术角度和市场发展去理解都是可以的。

      AI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应该体现出一种“以柔克刚”的特点。以新冠疫情为例,发病后再治疗属于“硬碰硬”,如果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来理解病毒,来理解疾病本身,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在医疗领域,AI应用最广泛的可以是语音识别、图像分析和理解自然语言识别。可以体现在AI辅助筛查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如“社交媒体/自媒体”可以成为诊断抑郁症、心理健康辅助工具,语言是每个人的“生物标记”,通过持续跟踪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动态,可以实现有效预防。

      在医疗服务综合体建设方面,我们目前可以在两个领域发力:一方面,建立国际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家庭医疗AI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虚拟会议综合平台。

      总之,AI医学刚刚开始,在引入AI技术应用于医学健康领域同时,社会文化内涵和国民素养也在改变。AI在医学领域想法很多,但更重要的是“标准”:通过编程作决策模式有时会有偏见,因此要确保AI应用时能够受我们“价值观”的约束,如果有一家企业展示其AI产品或技术,希望听到的是我们的过人之处在于“应用安全和道德标准。”


姚平:准确定位 实现盈利



      作为医院院长,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盈利。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明确服务哪些人群,定位准确项目才能成功落地。目前,从医疗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未来医保的限制将会加大,因此要发展非医保业务,这是设计综合体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的部分。同时,寻找自费、寻找特定医疗服务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医美、转诊等服务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张润舟:打造有温度的健康综合体



      我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谈谈对综合体打造的看法。首先,大家在关注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理、情感方面的内涵,从最近几年项目来看,国内很火的阿那亚项目,从规划到景观设计都是汇张思的作品。借鉴阿那亚的成功,建议中国云城在设计时一定要“去医院化”,综合体的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空间到场所,从景观到细节,要让人感觉不是冷冰冰的,要有温度,赋予到这儿的人们以休闲度假的感觉。不仅如此,这里更应是个时尚的地方,有很多网红打卡的点。做好硬件建设,更要做好软性环境的营造。

      中国云城的“大健康”产业,要有意境,要有温度,要成为一个人们没病都想来的地方,拥有好的场景、好的功能,充满人性化的温暖,形成热度,才能实现项目的成功。


许志鸿:医疗大健康将是未来的生活模式



      我也投资了医疗大健康的行业,在我的家乡广东揭阳,我们投资了一个医院,有800张床位,也是希望打造一个医疗健康综合体。今天综合体的动工,让我感到震撼,相信医疗大健康将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模式,其中不仅有身体的健康和相应的医疗,更需要有心理的健康、情感的健康,而综合体未来可以将各个方面的健康都容纳进来,体现“大健康”的概念,相信这是拥有投资前景的。


赵世杰:做好项目后续运营工作




      综合体的落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德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综合体首期项目的动工体现了市政府对项目的支持,为后期综合体项目的推广开了一个好头,为项目在宁波、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后续的运营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们要做好项目后续运营,促进项目更好地落地的同时,更在此基础上,在宁波、在浙江省,对综合体模式进行更好的推广、落地和示范,为真正提高长三角人民身体健康做出贡献。困难共同克服,危机共同战胜,发展共同谋划,奇迹共同打造。



陈一鹰:将先进航空制造技术引入医疗设备制造



      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医疗健康项目,生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医疗设备。这个设备采用感应加热技术,通过电流对腰部肌肉进行激活,使血液能够通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技术实际是将用在航空钢铁冶炼上的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医学应用方面,目前已经有100人参与了临床实验,效果很好,避免了开刀的痛苦。这种新的技术,我想也可以装进我们的综合体中。航空和大健康看起来可能是最没关系的,但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使这两者变成最有关系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跨界”合作。


邱少腾:以健康建筑打造健康人居



      疫情使人们就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应贯穿始终,需要打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健康建筑也就成为当下建筑打造和升级的目标。

      健康建筑不是单一的学科,需要跨界,需要从医疗科学到整体行为科学进行研究。过去几千年的建筑大多考虑单一建筑性能,如如何做到质量好、美观,而健康建筑则从是从关注建筑物的性能改变到以人为本。影响健康的因素其实60%是生活方式,8%才是医疗配套。影响基因的70%是环境,15%是遗传基因。人的健康与否很多时候都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

      在谈到健康建筑时,很多人在讲都是定性的,而实际上我们认为健康建筑的内容是定量的,包括空气、水、营养、光线、运动舒适、生活环境、材料、精神、士气等。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些健康建筑的实践,比如在深圳尝试在办公空间营造健康理念,在汕头打造一个“健康空间”,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推动中国健康建筑的发展。


(未完待续,更多嘉宾精彩发言请关注文章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