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特别推荐
联盟观点丨后疫情经济观察(20210510-20210516)
2021-05-18

中国银行|老龄化叠加少子化,人口拐点即将到来


      5月11日,国新办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亿人,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0-14岁人口占比有所回升;城镇化率超预期提升;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少子化压力较大,中国人口增长拐点即将到来。一是近十年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与2010年六普相比,七普全国人口14.1亿人,增长7206万人(六普增长7389.98万人),增速为5.38%(六普5.84%),年平均增速0.53%(六普0.57%)。二是老龄化加深,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青少年人口比重有所回升。三是少子化问题仍十分突出。自2015年放开二胎后,仅在2016年出生人口创2000年以来最高值,之后继续连年大降。四是少子化叠加老龄化,人口拐点或将到来。在少子化趋势下,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叠加老龄化逐年加深,生育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照此下去我国人口拐点或在2030之前加速到来。

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近几年我国已经出现内需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老年人消费意愿和能力不强,劳动人口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压力加重,制约其消费能力,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或将面临长期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城镇化率超预期上升,但亟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普显示,城镇化率占比63.89%,超过“十三五”规划60%的城镇化率目标,同时较六普城镇化率提高14.2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超预期上升,一是在于我国持续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二是由于我国城市群城市圈战略规划步伐加快,促进了流动人口加速向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集聚。未来亟需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需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重点城市落户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权利;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

      第三,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人力资本红利未来可期。尽管劳动人口在逐步减少,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仍将为我国带来人口红利,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人口质量继续提升,将为科技创新和生产率进步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本红利,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天风证券|大宗商品能否传导至CPI?


      从专栏角度央行在提升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关注,央行也并未确认当前通胀上行是来自国内需求扩张(更强调供给制约)。所以可能仅仅是关注而不是行动,这一表述与当前市场所感受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然而对于下一阶段,还是需要保持适度警惕,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币值稳定,控通胀是应有之意,虽然目前央行反复重申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是毕竟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明确: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现在可能就是从关注到行动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可长可短。远期而言,如果要说风险和机会,我们更倾向于风险,如果前三季度经济和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也就是说内需进一步提升得到确认,并且是充分就业状态,那么政策可能会真正收紧。


毕马威|2021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保持了持续稳定复苏的趋势。一方面,受到去年基数较低、“就地过年”加速复工复产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普遍大幅反弹,GDP同比高增18.3%,创历史最高季度增速。另一方面,经济环比增速有所放慢,复苏势头逐渐回归正常化。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较去年四季度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随着疫苗接种不断推进、疫情继续得到控制,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不断提高。

      一季度工业生产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同比大幅增长24.5%。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1.9,连续13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显示工业生产动能依然延续扩张态势。同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

      随着就业的持续好转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消费继续回暖。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速2.9%。投资的三大支柱中,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6%,表现最优,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长2.3%,而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1年一季度,中国外贸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速12.5%。出口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叠加一些发达国家推出新的刺激政策,商业投资信心加速修复,带动我国一季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此外,“就地过年”政策有利于节后复工复产,产能的快速恢复也对我国出口提供了支撑。一季度我国进口额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体现了内需的不断恢复,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进口金额的上升。


平安证券|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


      中国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货币政策将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防范转型风险。主要通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增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二者需要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并向国际对标为前提。二是,调动金融资源,对于是否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仍有待研究(国际实践中暂无央行调降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的做法,但绿色权重因子、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等做法已进入探索研究阶段),对于建立有效运转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欧美国家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此外,“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供给冲击,将给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尤其是“类滞胀”)和经济增长(主要是结构分化)带来难度,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景可资对照。短期内有望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二:一是,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绿色化”改进;二是,将更多优质绿色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畴。


开源证券|一季度资金流向全解析


      年初资金的主要流向与用途,可作为经济分析的风向标。本文梳理、供参考。

      年初新增社融放量,主因信贷高增、表外融资明显收缩。一季度,新增社融10.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为主要贡献项、占比达77%。信贷高增,缘于企业中长贷和居民贷款支撑;企业债券融资回归常态,地方债新券发行偏慢。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回归疫情前水平,募资以“借新还旧”为主、占比超83%。地方债新券发行偏慢拖累政府债券,再融资券发行有所前移。

      年初资金加速流向新基建、外贸链等,分层逐步凸显。分行业看,长期贷款或加速流向新基建、外贸链相关制造业等,企业债券融资向基建链集中。分地区看,贷款融资加速流向东、西部地区,企业债券拖累中部整体融资。

      融资结构变化或加速尾部风险累积,也映射经济的“K”型分化。信用违约、非标收缩加快等因素,加剧了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融资分层,资金加速流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债务风险较小的领域。融资结构特征,也一定程度映射了经济的“K”型分化,内生动能修复仍需观察。


国海证券|印度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疫情冲击无需过度担忧


      近日印度疫情大爆发,形势极为严峻,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我们认为,此次印度疫情大概率不会向全球扩散,可能主要对印度本土造成较长时间的冲击,以及给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带来一些暂时的阶段性影响。印度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体现。考虑到印度在全球贸易链的地位,我们认为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整体有限,但若考虑疫情冲击的供给替代作用,中国纺织服装、原油炼化工业等行业的出口将受到一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