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特别推荐
峰会专题 | 徐林:数字智慧技术有利于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2021-09-22

      7月16日,2021中国云城数字经济峰会暨全球招商大会隆重举行,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先生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徐林先生在峰会的演讲内容整理。



      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云城数字经济峰会暨全球招商大会,利用这个机会谈一个观点:数字智慧技术与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生了很多巨大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7.9%,按照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4%,这就是说我们的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不到2亿人增加到目前的9亿人,这是非常巨大且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称为“市”的城市数量已经有680多个,按照西方的计量方法,很多不叫市的县城、城镇,用西方的说法也是城市。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的城市有两万多个。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中国的城市化是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互成就的,因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经济,如果没有非农产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吸纳那么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或者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化的改革,因为这种市场化的改革解放了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这样的转变使中国的生产要素可以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或者低产出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配置,特别是中国的劳动力可以从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部门或者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就业和居住。这样一种变革在经济学里是一种改善资源配置或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斯密型的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在持续了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制约。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现在平均每年劳动力总量在净减少,每年净减少大概三百左右。作为结果,在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平均每年增长约12%,在世界范围看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再加上其他一些成本,比如环境约束等,中国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持续快速提高。这意味着中国靠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斯密型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收窄,我们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就提出中国经济要实现创新型增长,由过去斯密型增长向创新型增长转变。
      这样一种转变对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毫无疑问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今后的城市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城市化的进一步提高主要靠创新型经济的增长来支撑,否则就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未来的创新会具有什么特点?

      未来的创新毫无疑问是靠科技进步支撑的,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创新更多会和绿色低碳转型紧密结合。在2020年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政府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之后,中国整个经济就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与城市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西方国家的发展规律,碳达峰一般是在什么样的结构条件下实现的?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产业结构服务业占比达到70%,这时才会出现达峰拐点,中国现在城市化率不到70%,只有64%,预计今年大概到65%多一点,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只有55%,不到60%,我相信在未来的10~15年的时间里,我们应该迅速地完成中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结构水平,中国的碳达峰可能会非常艰难。
      未来的城市化一定是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下实现,所以未来的创新也必须围绕绿色低碳展开。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技术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我们做投资所做的研究分析和具体实践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能够实现智能化改造,一般都可以节约30%左右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可以降低能耗30%以上,这也意味着在现有能源结构下可以减少碳排放接近30%。因此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整个经济进行数字智慧化的融合渗透和改造,是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一种智能技术改造,也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市在未来中国绿色智慧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的碳排放80%以上是由城市贡献的,所以我们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必须尽最大的可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去推进智慧数字技术与城市产业、城市运营、城市建筑、城市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因为这样一种融合可以使城市的发展变得更加高质量,使城市的运营变得更加高效率,同时也使得城市能源体系的运营变得更加高效节能和绿色低碳。
      当然,中国的未来低碳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能源体系的结构性转变,取决于以什么样的速度实现绿能替代,这里涉及到的技术创新非常多,而且非常细化、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趋势大致是:随着光伏技术、风电技术、储能技术的突然和进展,中国未来的绿能一定是以分布式能源为主体,一定是以绿色智慧能源体系作为保障的能源结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今后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力体系,最终会发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力体系的构建是完全离不开数字智慧技术的融合和支撑。我们未来如果要实现中国城市,包括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最终要更多依靠数字智慧技术的突破和支撑,而且我们需要以更加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来保障未来中国的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规划运营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